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要闻动态>图片新闻

三亚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

【字体: 打印
2025-08-19 12:11 三亚日报

初秋时节,在三亚的乡村都能看到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查看产业基地的日常场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从红旗街社区的民生服务到龙江风情小镇的路灯安装,再到抱前村的多元合作产业模式和那受村的特色水果种植……三亚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积极探索乡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组织筑基/ 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

在崖州区长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名老党员指着墙上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笑着对记者说:“如今每个月10日,支部书记都会领着我们一起学政策、聊发展,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去年,长山村明确村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召开党委会议18次,组织集中学习13次,村党委书记讲党课4次,督促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

秋日的博后村,清风拂过稻田,也吹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气息。暑假期间,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的村企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聚焦艺术培训与研学产业,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红利,稳稳地落到群众的心坎上。

近日,博后村谭大姐笑着说道:“往年一到暑假就愁孩子没人管,现在有了公益课,村里有专业老师带着学艺术、长本领,我们上班心里踏实多了!”

红旗街社区以“抓党建、惠民生”为载体,精准回应居民诉求,解决“三无小区”外墙修缮、电动车位划线、健身器材安装及河西路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落实党员双报到“一对一”帮扶,为老年人办理高龄补贴和认证,传递党和政府关怀。推进网格化管理,划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治理精细化。优化服务效能,标准化建设社区服务大厅,以“一站式”服务让居民办事更便捷高效。

龙江风情小镇是海棠区为征地拆迁的龙江村村民兴建的安置区。此前,小镇东侧有一条约500米的交通要道一直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便漆黑一片,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诸多不便。龙江村党总支部组织开展“海棠夜话”活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就安装路灯存在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交流讨论。经过30多天的连续施工,如今,这条路上的40盏LED太阳能路灯,每晚都会按时亮起,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村里的道路,也温暖了村民的心。

/产业赋能/ 激活共同富裕“造血动能”

党建引领下的产业模式创新和资源盘活,让村集体“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天涯区抱前村通过“党建+多元合作”模式发展民宿、养殖、种植等特色产业,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18万元,较往年实现大幅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位种植户望着满棚的红掌笑得合不拢嘴:“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技术员驻村指导,我们只管安心种花。”

吉阳区落笔村清理“三过”问题合同16宗,督促企业按期缴纳租金,年增集体收益52万元;推动集体产业预留用地以土地评估入股并完成产权确认,吸引企业参与三产开发。“以前地租每年50元/亩,现在是每年330元/亩以上,村小组收入增长六倍以上。”落笔村村小组长符鸿城算着增收账,黝黑的脸上满是喜悦。

温暖的阳光下,一颗颗紫色释迦挂满枝头,闪烁着玫瑰色的光亮,散发着玫瑰般的香味。这是三亚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引进的“新奇特优”水果之一,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市场的稀有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于2021年引进并示范推广紫色释迦热带果树,随后建立了10亩紫色释迦种植示范基地。经过两年多的种苗培育、种植和管理,2024年,紫色释迦成功挂果。

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说:“今年是挂果第二年,市场反响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年内我们计划推广种植100亩紫色释迦,政府还免费给我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他表示,预计到2027年这批紫色释迦可挂果上市,届时紫色释迦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治理创新/ 搭建民生服务“零距离中枢”

天涯区金鸡岭路社区创新“大榕树下”议事平台,以户外议事实现“零距离”服务。每月15日晚,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榕树下,从垃圾分类到停车位规划,各类民生问题逐一协商解决。“上次反映的充电桩不足问题,一周就新增了20个,这样的效率必须点赞!”一位外卖小哥在议事会上竖起大拇指。

各村推行的“积分制管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落笔村将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体系,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我家连续三个月登上红榜,儿子娶媳妇没大办还获得了文明家庭奖励。”村民林玉梅展示着手机里的积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深入开展积分制兑换活动,落笔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制定细则,从成立乡村治理积分制管委会,到各小组长及网格员的积极推广,每一步都凝聚着落笔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落笔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明德表示。

/经验启示/ 找对路、谋发展!三亚积极探索乡村现代化路径

三亚的实践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组织振兴是根本,海棠区南田社区选优配强班子,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制度建设是保障,罗蓬村严格遵循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村集体经济收支非现金结算业务,通过银行账户转账、村务卡电子支付等方式,让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产业融合是关键,博后村围绕民宿、培训、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延链拓链、完善业态,带动村庄经济持续增长……

一系列扎根乡村的探索,层层深化了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知。三亚紧扣乡村治理需求,将党建优势精准转化为高效治理效能,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鲜活可借鉴的县域实践范例。

从金鸡岭路的社区街巷到抱前村的民宿庭院,从罗蓬村的财务公示栏到落笔村的积分超市,三亚以高质量党建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抹亮丽的“党建红”,不仅为三亚的青山绿水增添了色彩,更激发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乡村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