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党建工作>新兴领域党建

三亚暖“新”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字体: 打印
2025-08-13 21:37 三亚日报

7月24日,三亚市文化馆联合市小个专党委推出的首期外卖骑手子女专项公益课在月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课,为15名6至12岁的骑手子女免费提供5周的硬笔书法、美术和趣味英语(启蒙)等公益课程;7月29日,一场聚焦外卖骑手群体切身需求的“小哥课堂”在“饿了么”吉阳区港门村站点开讲,为三亚外卖骑手解读医保公积金新政策……这些看似没关联的暖心故事,背后串联起的是三亚与新业态群体之间的温暖互动。

今年春节,50多名因工作无法返乡的骑手齐聚一堂,同吃年夜饭,来自东北的张师傅动情地说:“在三亚跑了三年外卖,第一次感觉像在家里过年,心里特别暖。”

这仅是一个缩影。在三亚,制度设计的精度正在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温度。

▲骑手点赞社区的暖心服务。袁永东摄

破题痛点制度温度筑牢“此城可依”的暖心港湾

“进门难、停车难、吃饭难、休息难”——这些曾让骑手们倍感困扰的痛点,正是三亚以暖心服务与治理赋能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感受到“此城可依”的破题起点。

选址在骑手聚集、需求旺盛的商品街七巷的全市首家“外卖员之家”暨暖新驿站,配备舒适的休息区、便捷的换电柜、直饮水机、应急药箱、充电插座、免费WiFi等设施,成为“骑手们”奔波途中的“暖心加油站”。

引入专业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驻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元调解中心”,为午休等时段的骑手们解答劳动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处理等法律问题,纾解其工作压力,使中心成为他们信赖的“避风港”。

生活便利和社区治理如何“两全”?三亚探索多方共建、协商共治的“政企联动”新路径,通过一系列精准服务,既保障快递送单“最后一百米”畅通,也兼顾社区管理秩序。

为50余名困难骑手协调免费办理健康证,不让这些外卖骑手犯难。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暖新十大行动”落地,发放40张“通行无忧证”,帮助骑手们解决配送难进小区的堵点问题。开展“外卖群体子女暑期托管班”,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忧。组织骑手集体观影、开展“小哥”团建活动、参加“小哥课堂”学习专业技能等,让服务有温度,思想有深度。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促成18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入职京东成为骑手。市总工会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送祝福”活动,发放年货“新春礼包”,举行“五一慰问”,“夏送清凉”活动……暖心服务善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折射出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和文明温度。

服务细节的微小创新,更是精准缓解了不少人的痛点。

治理创新

“码”上服务与多元赋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今年4月,骑手小王就是通过扫描外卖箱上的“党员报到码”找到组织。原来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因工作地点频繁变动,一直没有过上组织生活。扫了这个码,小王“奔跑的心”终于找到“幸福的家”。

在外卖骑手高频出入的站点、暖新驿站、换电柜等处显著位置张贴“党员报到码”。骑手只需手机一扫,即可快速完成党员身份登记、了解支部信息、表达诉求,实现“指尖上的组织生活”第一步。这一举措极大降低了党员主动“亮身份”的门槛和顾虑。

有难题“码”上办,让数据“多跑腿”。

“党员报到码”不仅传递了城市的温度,也体现了治理的精准度。

在三亚,这类基层治理的“微创新”还有不少。

角色转变

从受益者到参与者新业态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

鼓励骑手在工作途中,发现井盖破损、消防通道堵塞、垃圾暴露、占道经营等城市治理问题和安全隐患时,即时拍照上传,上报的有效线索经核实后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驿站或合作商家兑换换电券、理发卡(如雷锋日公益义剪活动惠及20余名外卖小哥)、日用品等实用福利,骑手们累计上报各类有效安全隐患、城市管理问题线索28条,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

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今年4月和5月,联合月川社区组织两次基层治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

2025年高考期间,市外卖配送行业联合支部迅速组建了一支由26名骑手组成的“高考志愿服务队”(闪电送考队),为3名遇到交通困难或遗忘证件的考生提供了紧急送考服务。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聘任30名外卖骑手担任三亚“食品安全监督员”,利用取餐送餐的便利,对餐饮商户的后厨卫生、食材新鲜度、证照公示等进行“暗访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特定渠道反馈,有效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

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奔波的身影,在三亚拥有了可停靠的港湾。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城市过客”转变为“文明使者”。

他们与三亚的双向奔赴,折射出三亚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和文明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