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党建工作>农村及社区党建

71件! 约49万元!看这个主理人怎样把服务站开成“矛盾终点站”?

【字体: 打印
2025-08-15 22:09 市委组织部

2025年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三亚吉阳区南丁村民陈阿哥走进村委会“老高调解工作室”。落座后,工作室主理人高卫华——这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上那股“有事儿找组织”的亲切劲儿,让陈阿哥卸下了几分焦灼。随后,高卫华和他的同事高良明、吉英菊开始向陈阿哥了解他遭遇的邻里纠纷始末。这是“老高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老高日常的一个工作场景。

▲高卫华和同事们接待陈阿哥

南丁村有4个自然村落,13个村民小组,常住总人口9372人,占地面积7.73平方公里。前些年,村里每月时有矛盾发生,对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有不小的困扰,建设“和谐南丁”迫在眉睫。

“老高工作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2023年9月,在吉阳区政法委、司法局的指导下,已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摸索了3年多的高卫华创办了“老高调解工作室”,吸纳了包括村委会工作人员高良明、吉英菊,以及村法律顾问、驻村民警等在内的成员。

老高是土生土长的南丁村人,曾先后担任两届南丁村村小组组长、两届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届村党支部书记。2024年8月30日起担任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几年来,老高和他的伙伴们通过普法、调查、调解、教育,把一件件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于初起时,用智慧和汗水守护着一方和谐。

坚持公心 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

“给村里群众做调解,可不能偏向哪一方,必须要把每一方都兼顾到,才能顺利、成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在采访中,老高反复念叨这句话。

外地人萧某某与村民林某某签订了3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但合同生效后萧某某迟迟未进场,导致与其地块相邻的农户因界线争议产生矛盾,加之杂草掩盖界线难辨,纠纷持续升级。

▲高卫华和同事们在办公室

面对“外地人”与“本村村民”的特殊关系,高卫华秉持“一碗水端平”的公心,经两周现场勘查、走访取证及面对面法治宣传,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调整界址,达成和解。

调解后,萧某某服气地对老高竖起大拇指,说:“老高,你们的调解够公正!在南丁村这个地方,我们很安心。”

2024年5月,高某和林某某两家邻居因围墙界限模糊产生矛盾。一家说自家的菜地被占了,另一家则坚称围墙从未移动过。

老高到现场调解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卡在原始记录的模糊——围墙因坍塌已难以看出原始界限。

于是,老高提出,请专业测量人员用坐标定位确定边界,测量费用由两家各承担一半。这个方案用客观数据消解了主观疑虑,照顾到了双方的诉求。

最终,两家按新的测量结果调整围墙位置,这起持续数月的纠纷就此化解。

2023至2024年两年间,老高坚持公心、秉承初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达71件,涉及金额49万元,及时疏通了村民关系,换来了大家的安心生活环境。

“三步走”化解矛盾纠纷

在集体经济为主的时代,邻里矛盾纠纷主要仰赖有威信的长辈,“长辈发话,当事人听劝”,而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已全新改变的现在,“自上而下”的传统调解模式不香了。

善于总结的老高,经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颇有个人特色的“三步调解法”

第一步“听诉求”,在三人小组里引入首问负责制,确保矛盾第一时间得到负责任的受理,让诉求人感受到有人做主;

第二步“查症结”,联合网格员、法律顾问开展实地充分调查;

第三步“促和解”,先“背靠背”向当事各方了解诉求并劝导后,再让双方“面对面”接触,从中观察双方的实际矛盾点和情绪卡点。

一轮调解不好,再来一轮,如此反复多次,用智慧解开问题死扣,用耐心纾解当事人的心结。“三步走”的每一步,靠的都是过人的耐心。

2024年1月,50多岁的村民符某昌,与开小卖部的村民林某章因言语不当发生口角,符某昌因此一直心有芥蒂,时常去小卖部找林某章争论。持续了一年半后,受不了的林某章找到“老高工作室”求助。

老高首次介入时,约定双方次日调解,但当天夜里双方矛盾再次爆发。

面对突然的情况,老高迅速调整了策略——通过电话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干预:

第一个阶段,老高将调节重点放在了双方的情绪的安抚上,通过倾听双方的吐槽,疏导两方过激的情绪,在双方情绪逐渐稳定后,紧接着进行第二阶段干预,为双方梳理矛盾核心,讲明他们各自的法律责任。最后的阶段,通过表明“如果双方继续僵持,将启动警调衔接机制,让公安机关介入调解”的严正态度,推动双方理性思考。

经过多轮“背靠背”和“面对面”的调解后,双方终于决定放下怨气,把矛盾翻篇。

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从根上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调解中,老高越来越意识到,邻里纠纷、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老百姓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不够,要从根本上提升基层法治工作现状,还得多从教育上入手。

于是,老高主动成为“普法志愿者”,每调解一次,就顺带着对群众做一次普法教育工作,促进村民法治意识提高。

在调解邻里纠纷时,老高坚持“调解一案教育一片”,不仅要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和解,还要带动其他村民自觉维护和谐稳定。

▲高卫华展示工作台账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的现状,老高组建了“银发调解队”,培训12名老年志愿者参与矛盾化解工作。2025年6月,外地租户建房时违规填埋公共道路,导致村民出行受阻,数十人聚集要说法,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高卫华迅速到场,一边解释“公共道路属集体所有,私占道路属违法行为”,一边从村庄发展大局出发劝说村民。让租户意识到“法律不是摆设”,也让围观村民明白“维权要讲方法”

最终,双方达成“先恢复道路,再补办手续”的共识。

截至目前,南丁村已经连续三年实现“零抢盗”和“零斗殴”。“有矛盾,找老高”已成为南丁村群众的习惯,老高和“老高调解工作室”用扎扎实实的调解成效证明:社会治理创新不只在高楼大厦中,也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